本产品为膜阻垢剂,专为膜分离系统设计,能够有效防止膜表面结垢,提高膜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。其独特的配方可以有效抑制碳酸钙、硫酸钙、硅酸盐等常见垢物的形成,同时对金属氧化物和胶体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,确保膜系统的稳定运行。
工作原理
1. 螯合作用
膜阻垢剂中的螯合剂能够与水中的钙、镁、铁等金属离子结合,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络合物或螯合物,从而阻止这些金属离子与成垢阴离子(如碳酸根、硫酸根等)接触,防止垢的形成。
2. 晶格畸变作用
当水中的硬度和碱度较高,螯合剂和分散剂不足以完全阻止垢的析出时,阻垢剂能够干扰垢晶的正常生长。阻垢剂分子吸附在垢晶表面,使晶体生长发生畸变,形成松散的垢层,这些垢层容易被水流冲刷带走。
3. 分散作用
阻垢剂通过分散作用,使水中的成垢粒子(如碳酸钙、硫酸钙等)保持分散状态,防止它们聚集长大并沉积在膜表面。分散剂的相对分子质量(或聚合度)对分散效果至关重要,适当的聚合度可以有效分散大量粒子。
4. 离子交换作用
某些阻垢剂可以通过离子交换机制,将水中的钙、镁等离子替换为不易结垢的离子,从而减少垢的形成。
5. 保护膜作用
阻垢剂可以在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阻碍水垢结晶晶核的形成和生长,使水垢无法牢固附着在膜表面。
6. 再生脱膜抑制作用
阻垢剂还可以通过再生脱膜机制,防止已形成的垢层进一步沉积和硬化。
7. 协同增效作用
膜阻垢剂通常与其他化学药剂(如有机膦酸盐、聚羧酸类化合物等)复配使用,通过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阻垢效果。
通过上述机制,膜阻垢剂能够有效防止水中的矿物质沉积,保护膜表面,延长膜的使用寿命,提高膜系统的运行效率。
技术参数
外观 | 淡黄色透明液体 |
气味 | 轻微 |
水溶性 | 易溶 |
pH值(1%水溶液) | 1.0-3.0 |
密度(20℃,g/cm³) | 1.20-1.30 |
主要成分 | 有机聚合物、膦酸盐、膦羧酸等 |
适用pH范围 | 5-10 |
投加浓度 | 一般为1-6 mg/L(视垢类型和水质而定) |
选型原则
- 高效阻垢:有效抑制碳酸钙、硫酸钙、硫酸钡、硅垢等无机垢的形成。
- 良好的兼容性:与所有类型的反渗透膜(如CA、TEC膜)、纳滤膜和超滤膜兼容。
- 稳定性强:在较宽的温度和pH值范围内保持稳定。
- 分散性能:对生物粘泥、固体小颗粒有良好的分散作用。
- 环保性:符合饮用水标准(如ANSI/NSF60),对环境友好。
应用案例
膜阻垢剂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:
- 反渗透(RO)系统
- 纳滤(NF)和超滤(UF)系统
- 市政废水深度处理
- 中水回用
- 海水淡化
产品形态
液体